正典丨叶嘉莹:柳宗元的山水寂寞心
柳宗元的山水寂寞心
文 / 叶嘉莹
要了解一首诗,我们还是说中国的传统,因为中国的传统说诗是言志的,一般写诗作诗的人主要地把自己的心志理念,就是他内心的感情思想表现在诗里面,所以在中国讲诗,你要讲一个诗人,一定要大概对这个诗人有一个认识,你才知道他诗里边反映的是什么。
当然,在这里我要说的一点是有的诗人生平我们介绍得比较仔细,像杜甫,因为他的诗都是他整个经历遭遇的反映,否则就根本没有办法讲他的诗了,但是如果我们讲韩愈的《山石》,就不用去仔细讲韩愈的生平,因为这首诗只是写眼前见的景物,如庙啊,山啊,不过是一些“时见松枥皆十围”,“芭蕉叶大栀子肥”之类的描写,虽然是感觉很锐敏,但是与他内心的经历和人生遭遇并没有很紧密的联系,所以我们就可以不用讲作者的生平。可是柳宗元的诗不然,柳宗元的诗跟他的经历遭遇有很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柳宗元的身世。
柳宗元先世的地位是很高的,从他的伯曾祖父在朝廷里受到当权派的打击被贬官贬到很远后,其家道才逐渐中落下来。他的父亲柳镇也曾经被贬到四川的夔州,就是杜甫“夔府孤城落日斜”(《秋兴八首》)所写的那个夔州。柳镇被贬官的时候,柳宗元已经出世了,所以他小时候就曾经随父亲辗转各地,对于民间的疾苦是十分了解的。
▲
李公麟《蜀川胜概图》(局部)
图为川峡四路(今四川、重庆)的山河风貌,
其中夔府至归州即夔州府署所在。
纸本水墨,北宋,32.3cm × 752.1cm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博物馆
柳宗元又是柳家的独子,柳家以前的门第曾经显赫过,后来中途没落了,所以家人就对他的期望很大,希望他能够重振家风。柳宗元在二十多岁时就考中了进士,据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记载,此时“众谓:柳氏有子也。”即大家都这么说:“柳家现在真是有一个好的后代了。”由此可以看到他们家里对他的期待和盼望以及他当时表现的出色。
韩愈还说柳子厚非常有才气,每当他跟人谈论起他的政治理想时总是“踔厉风发”,“踔”是脚步跑得很快、踏得很高的样子,“厉”是很强,很有力量,“风发”就是说很能感动人、很有风采的样子。于是,“诸公要人皆欲令出我门下”,当时当权的要人,就都想把这个有才干有希望的年轻人搜罗到自己的门下来。所以说柳宗元年轻时是很有前途的。
柳宗元做官的时候是在德宗跟顺宗之间的年代,此时唐朝的政治有什么样的弊端呢?当时有一种宫中定的办法叫做“宫市”,“市”就是做买卖,替皇帝、替朝廷、替宫中来买东西的。宫市的不合理就是采买人看到东西好想给多少钱就是多少钱,百姓根本没有办法跟他争价钱,而且后来发展到连钱都不给,叫做“白望”,白望是看一看就拿走,根本不给钱,所以就养成这样一种封建官僚腐败的恶习。
还不止是如此,皇帝做久了,一般不但政治上昏庸而且比较淫纵,喜欢享乐,所以他们就在宫中养了“五坊小儿”。坊就是区域,area,唐朝时把长安城划分为好几个区域。五坊是什么呢?据《新唐书》载:“闲厩使押五坊,以供时狩:一曰雕坊,二曰鹘坊,三曰鹞坊,四曰鹰坊,五曰狗坊。”这五坊就是豢养供皇帝戏耍取乐的动物的地方。
▲
李嵩《明皇斗鸡图》
绢本设色,南宋,23.3cm × 21.6cm
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我们讲初唐王勃的时候曾经提到过,有两个prince——王子斗鸡,唐朝许多王公贵族都喜欢这种娱乐,于是这些习惯就一路传接下来。凡是给上面当权派做事情的人就会倚仗人势、作威作福,所以这些五坊小儿就在邻里之间横行。比如他替皇帝捕鸟雀时就在店铺前跟你要钱,还不是白望,是他跟你要钱,你要不给他钱,他就在你门口张一个网罗,他说我现在是给皇帝抓鸟,你不能出入,你出入就会惊动了皇帝的鸟雀。这都是完全不合理的事情。
德宗以后就是顺宗,当顺宗还是太子的时候,你要知道中国旧时的传统,凡是贵族家庭的年轻人在私家学校读书的时候都要有一个人伴读,因为你一个人念书没有意思,要几个人在一起才有意思。当时有一个人就给太子做伴读,叫王叔文。王叔文不是正途出身,没有考中过进士,而且是平民。不是贵族家庭出身,所以才给太子做伴读。王叔文下棋下得很好,很得太子的宠爱,不但如此,因为王叔文出身底层,所以他常常给太子讲民间的疾苦。
▲
刘松年(传)《唐五学士图》
绢本设色,南宋,174.7cm × 106.6cm
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馆
有一次德宗过生日,顺宗作为太子就送给德宗一副画像,是一副佛像,可是上面还未题字,那当时德宗就叫一个翰林学士(翰林学士文笔都是很好的)韦执谊给画像写一篇赞。写了像赞以后,德宗就给了他一些赏赐,之后就下命令,说你应该到东宫去给太子道谢。你要知道平时大臣是不能和太子随便来往的,因为古代的帝王父子之间夺权夺得很厉害。
于是翰林学士韦执谊就领了德宗的命令来到东宫谢太子。因为太子平常跟这些大臣没有往来,一旦见面了就没有话好说。但由于太子平时跟王叔文很接近,对王很熟悉,所以他就很无心地对韦执宜说了一句话:“你认识王叔文吗?这个人的才干不错。”这太子呢,不过是随便说了一句,而韦执谊却出身于仕宦人家,是专门做官的,一听了这句话他就想,德宗已经老了,他死了就是太子继位。现在太子赞美王叔文,那将来他做了皇帝,王叔文不就要掌权?所以他马上就来联络王叔文,于是两个人交谊越来越好。
果然顺宗一继位王叔文就掌权了,之后由于韦执谊跟他关系很好,于是也做到宰相的地位。王叔文是比较有政治见解,希望改革当时弊政的,所以他就引用了柳宗元、刘禹锡,还有韩泰等八人,都是很好的人才,之后马上就把宫市、五坊小儿给罢掉了。顺宗的年号叫做永贞,所以这是唐朝很有名的一次,叫做“永贞革新”。
这些改革还是小事一段,他们最大的目标是削减宦官跟藩镇的权力。因为唐朝自从肃宗以后宦官专权,如安史之乱时,皇帝派军队出去打仗都要派宦官做监军,这些人往往就扰乱军政;而藩镇就是各地方的节度使,他们本来都应该是由皇帝任用的,可是肃宗以后,节度使离开或者死后,他下面的僚佐或是他自己的儿子就争取到这个地位,做起节度使来了,朝廷对他们无可奈何。
这样地方节度使的权力就越来越大了,而且节度使之间彼此不是有争执就是有叛乱。所以宦官跟藩镇专权就成为唐朝特别是中晚唐以来最大的两个弊病。宫市、五坊小儿这些小事情改革以后,下一步的大棋就是削减宦官跟藩镇的权力。要削减他们的权力,最重要的是夺取兵权。可是宦官藩镇这些有权的人能够老老实实让人把兵权夺去吗?
当时的四川分成两部分,西部叫西川,东部叫东川。有一个节度使叫韦皋就说了,我要同时兼领东西川。那王叔文肯定认为这是不可以的,不能让节度使有这么大的权力。于是韦皋就说你不答应我就要你好看,所以当时这些节度使就联合起来攻击王叔文跟韦执谊这些人。因为王叔文韦执谊改革弊政时一下子就任用了八个人,所以攻击者们就说他们是结党专权乱政。
而信任他们的皇帝顺宗中风了,外面的军阀和里边的宦官就相互勾结,逼迫皇帝下诏,自己说我有病了,我辞去皇帝的位置,让我的儿子太子继位。他的儿子就是宪宗。宪宗不喜欢父亲的臣子,因为他们总是觉得跟皇帝的父亲是一辈的,不大容易接受新皇帝的控制,所以历来都是皇帝一换代,大臣就跟着换代。所以宪宗一继位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宦官重又得势以后,王叔文被赐死,柳宗元、刘禹锡、吕温等一共八个人都被贬出去了,贬到荒僻的外州去做司马,就叫做“八司马”。
柳宗元去做司马的地方就是永州,在湖南零陵县附近,山水是不错的,可是当时还是很荒僻的一个地方。司马是刺史下的一个属官,自己什么政治理想都不能表示的,只有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柳宗元在永州生活很不如意,他的妻子不久前已去世,而且没有孩子,同时又没有兄弟,所以他是孤独一个人,无妻无子,孤苦伶仃。当这些打击都打在他身上时,他非常压抑和痛苦,同时身体又有疾病,所以没有一个解脱的办法。
▲
苏东坡《潇湘竹石图》
图为零陵县西潇、湘二水合流处
遥接洞庭巨浸的苍茫景色。
绢本水墨,北宋,28cm × 105.6cm
现藏于中国美术馆
当然他并不甘心陷在痛苦之中,希望能从挫折痛苦中挣扎起来,所以柳宗元就曾经尝试用游山玩水来安慰自己,排遣忧伤,像欧阳修被贬官时就到外面游山玩水,说:“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丰乐亭游春三首》)春天欧阳修出去看花赏花,喝酒喝得很醉——“篮舆酩酊”,甚至头上还插着花,于是“插花归”。“篮舆”是他坐着一个小轿子,“酩酊”是喝醉的样子,头上还插着花。同时他还有《醉翁亭记》写滁州的山怎么样美,水怎么样美,四时的景物怎么样美,人民老百姓怎么样好,这就是欧阳修的排遣办法。
苏东坡也不是一直很顺利的,曾被关在监狱里边几乎被杀,后来又被贬到海南岛去,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但是苏东坡都活下来了,因为他既有遣玩欣赏的兴致,还有对于盛衰变化的通达超然的看法,所以他是真正的超然旷达。与柳宗元一起被贬的刘禹锡也有通达的看法,所以他活到七十多岁。而柳宗元比李白比杜甫年岁都活得少,四十六岁就死了。
当时柳宗元所做的就只有偶然出去游山玩水,想借山水来摆脱他内心的痛苦。所以他在永州所写的山水游记和诗歌都有一个很特别的特色,跟王维、孟浩然、韦应物都是完全不同的。这个特色就在于当他写山水游记或者诗歌的时候,表面上是写赏玩山水而且有的时候故意要写得冷静、超逸,要摆脱,但他并不是真的冷静,也不是真的超逸。
▲
李氏《潇湘卧游图》(局部)
纸本水墨,南宋,30.2cm × 399.4cm
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这可以从他写过的一封信中看出。他给从前在朝廷的朋友李翰林名叫“建”的人写信时说:“时到幽树好石,暂得一笑,已复不乐。”(《与李翰林建书》)他说不错,我是常常去游山玩水,有的时候到了有很美的树和有很美的山石的地方时,我也会“暂得一笑”,觉得这个山水也是很美的,从中得到一点快乐。
但是快乐只是暂时的,为什么?譬如“囚拘圜土”,好像一个囚犯,被关起来了,周围都是土墙。然后偶然间天气和暖的时候,囚犯就“负墙搔摩,伸展支体”。“负墙搔摩”是因为犯人没有椅子可坐,都是坐在地上,背都靠着墙,同时监狱的犯人没有条件洗澡啊,身上就长了虱子,很痒,于是就搔抓虱子。“伸展支体”,就是偶然活动活动。然而:“顾地窥天,不过寻丈,终不得出,岂复能久为舒畅哉!”(同上)可是毕竟是在监狱里面,你看一看天,看一看地,不过八尺十尺,“寻”是八尺,“丈”是十尺,这么一点小房子关了好几个囚犯,在里面生活能够长久地欢乐吗?所以他表面上是借着山水来表现他的冷静和超越,但是其中透过表象有着很深的痛苦。
我们还可以从他的《祭吕衡州温文》来进一步认识他的这些痛苦,这是祭吊同时被贬出去的吕温:
呜呼天乎!君子何厉?天实仇之。生人何罪?天实仇之。聪明正直,行为君子,天则必速其死。道德仁义,志存生人,天则必夭其身。
他说我们这些人,真的有政治理想的,想为国家做点贡献、为人民做事的人,却遭遇到这样的不幸,被贬到外边还不说,而且很早就死了。他说:
佐王之志,没而不立。岂非修正直以召灾,好仁义以速咎者耶?……贪愚皆贵,险狠皆老。
那些贪赃枉法的人反而高官厚禄,心里险诈狠毒的人却活得那么老寿。接着他又说:
所恸者志不得行,功不得施,蚩蚩之民,不被化光之德;庸庸之俗,不知化光之心。斯言一出,内若焚裂。海内甚广,知音几人?
前面说的是和自己同病相怜的吕温,下面的《寄许京兆孟容书》则说他自己:
残骸余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非独瘴疠为也。
这是他的肠胃有毛病的缘故,因为南方有瘴疠之气,他得了疟疾,所以:
今抱非常之罪,居夷獠之乡……恐一日填委沟壑,旷坠先绪,以是怛然痛恨,心骨沸热。茕茕孑立,未有子息……立身一败,万事瓦裂,身残家破,为世大僇。
妻子死了又没有子息,自己又受到这样的贬谪,而且身多疾病,家破人亡,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为世大僇”。“僇”是罪人,他说,我就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罪人。
柳宗元在永州住了有十年之久,元和十年宪宗把这些被贬的人都召回来了,本来柳宗元觉得很高兴,认为可能是可以回到朝廷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了。可没有几天的时间,他们就再度被贬了,他被贬作柳州刺史。
唐朝的地理中,全国的州都是按等次分的,有上州、中州、下州,就是上等、中等和下等的州,像韦应物做刺史的江州和苏州都是上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前柳宗元被贬的永州位于湖南零陵是中州,柳州呢,其实比永州还不如,位于广西的少数民族所在地,那里一切的文明建设都没有,直接就是近于原始。
而柳宗元在永州的时候是司马,是刺史下面的属官,他根本没有政治作为。现在来到柳州做刺史,柳州是很荒僻的,不开化的,文化是低落的,而且据柳宗元记载当地的人民很迷信,生病不看医生,从来没有教育和读书。而且当地没有水,就像电影《老井》里边,人要打一点水要走好远好远的山路,到江边打水回来。
▲
佚名《百苗图》
载于《苗蛮图说画册》
画册以“聚饮醉必相斗”注之
展现了当时部分南方地区民风
所以柳宗元来了以后,为他们凿井,而且给这些完全没有什么法律和政治概念的柳州人以教育。他因人施教、因风俗施教,利用他们的迷信在庙宇里边假借着迷信的力量来传播他的教育,所以柳宗元对于柳州是花费了一番心思的。后来人民就接受了教化,开始读书受教育,广西附近的这一地带的人都来跟柳宗元学习,据韩愈说“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柳子厚墓志铭》),求他指点的人都写得不错。所以说柳宗元是一个真的关心百姓的、真的有政治理想的人。
可是就是在这样痛苦的环境之中一个人还能够做些什么?政治仕途上不能有所作为了,我们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而这两者都不成了,所以再其次的就是有立言了,于是他说:
仆近求得经史诸子数百卷,尝候战悸稍定,时即伏读,颇见圣人用心、贤士君子立志之分。著书亦数十篇,心病,言少次第,不足远寄,但用自释。贫者士之常,今仆虽羸馁,亦甘如饴矣。
——《与李翰林建书》
近年来他在这么荒僻的地方,还能找到书,有经史诸子的几百卷,于是“尝候战悸稍定”,他不是得了疟疾吗?等打摆子打过了,会有中间的一段时间,“时即伏读”,他说我就赶快伏案来读书,并且我在读书的时候真的体会了圣人君子的用心、贤士们的立志、本分。
同时他著书立言,写了很多有理论性的文章如《天论》《封建论》等;还有就是柳宗元发展了寓言,像《黔之驴》和《临江之麋》这一类的文章,都是借着动物的小故事说明道理,类似于西方的《伊索寓言》;同时他还写了传记,如《种树郭橐驼传》《捕蛇者说》,不但反映了很多民间生活的疾苦和当地的风俗,而且提出了他的政治的理想。
所以说柳宗元真的是一个有政治理想、有思想又有理论的人,同时他又极有热情,关心人民和国家,以他多病衰弱的身体为柳州的人民做了那么多的好事。所以当他死后柳州的人民很怀念他,就在罗池这里给柳宗元立了一个庙来纪念他。
▲
沈传师《柳州罗池庙碑》宋拓本(局部)
碑文为韩愈所撰,沈传师于822年书,
纪念柳宗元被贬任柳州刺史所做的政绩。
图为何绍基旧藏宋拓本,
碑立于罗池庙内,现已不存。
我们以前屡次地说过,诗人的心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那每一个诗人的好诗里面都有这种情动于中的一种感发的生命,这种感发的生命一定是外在的物与内在的心相互接触而引起来的内心的感动,所以说一个人有关怀才是最重要的。
朱自清先生的《唐诗三百首导读》说诗是善于感发人的心灵的,能让人有一种“不死之心”,有一个同情和关怀的心,不但是对于现代的人有一个同情关怀的心,对于古人也一样。所以读古诗的时候也能够设身处地进到诗人所处的环境中,像辛弃疾的“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读者要能真正感受到辛弃疾所感受的。
孔子曰“诗可以兴”(《论语·阳货》),诗可以让人心灵不死,让人去同情、去关怀、去感发。可是这种感发的心一定是有厚薄、深浅、大小之分,不同人之间其感情的力量,感情的生命,感情的本质是有不同的。
我们要对柳宗元的感发的心有一个认识,现在就要看他的几首诗了,首先是他被贬官到永州时所写的《溪居》: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题目是“溪居”,“溪”指的是愚溪,愚溪是柳宗元给它取的名字,柳宗元以为做人应该愚一点,中国古话说大智若愚,我们上次在讲杜诗,讲韩愈、白居易的诗的时候都曾经提到过清朝的词学批评家况周颐提出的“重、拙、大”(《蕙风词话》),“拙”是真的意思,很多人都以为机智是聪明,认为你总是跟別人分辨利害,一天到晚地斤斤计较,以为这样才是聪明,其实这是世上最浮浅、最浅薄的一件事情。
所以凡是好的诗跟词都说要“拙”,就是真朴,不是只在那个雕章琢句上下功夫,文字上写得漂漂亮亮的就算好。诗跟词都是要从你的内心涌发出来,不是在那里斤斤计较、雕琢修饰、涂涂抹抹。不但做诗做文章如此,做人也是如此,不需要跟人家斤斤计较。主要的是在自己,你不用管人家得了九十分,而你只得了八十分,关键是你有没有尽到自己的力量,就是说你应该尽己,有一种自己的持守,你只要把持住你自己的一个重心。
大智若愚,从哲理上讲这个“愚”是好处,而且看柳宗元用这个“愚”字,还有另外一个意思,因为柳宗元是在唐朝的党争之中属于失败的一个人,因此他把这个溪水起名做愚,不但是有一种哲学智慧的意思,还有一种自我嘲讽的意思。
愚溪在哪里?在永州,就是湖南零陵县,作者贬谪的时候曾经就在这条小溪边居住过,柳宗元后来死了,刘禹锡曾经写过《伤愚溪》的诗,就是悼念柳宗元的一首诗。
▲
文徵明《溪桥策杖图》轴(局部)
纸本水墨,明,95.8cm × 48.7cm
现藏于故宫博物院
我们已经屡次地说过诗歌好坏的判断,主要是在于它里面要含有一种感发的生命,这种生命就是外在的物与内在的心相接触的时候,引起来你的一种内心的感动,所以说写诗是“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那么外在的事物,不止是说你眼睛所看见的景物,当然这个也是使你引起感动的一个原因;那还有就是,你的经历,你所遭遇的,你遭遇到了一些不幸的事情,那么这时如果外在世界中的叶子落了,都会引起你的伤感,那么自己身上发生的悲欢离合当然更能使你感动了。
而且每一个人内心原来的资质也是不一样的,同时在这种接触之间所发出来的感应以及诗人感应的态度也是不相同的,所以才有作品风格的不同。
我们知道《溪居》正是柳宗元被贬官到永州,最痛苦最哀伤的时候所写的,可是他在诗里写了些什么?果真是他那种内心的真实表白吗?我们现在就来看一下。“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你一定要了解,这是他反面的话,是他希望做而没有做到的。“簪”是头上插的头管,“组”是身上绑的一条带子。“簪组”是什么?是做官的人所穿的衣服。那我们上次也讲过,柳宗元除了他的性格不能够经受打击以外,还有就是他家里边给他的心理负担很重。因为大家把振兴家族的责任都加到柳宗元的肩膀上了,很多人都认为他应该努力,应该奋发,应该光宗燿祖,这给了他很大的压力,所以对于仕宦他本来是相当积极的,很早就希望有一番成绩和作为,可是他现在却说我很久就被“簪组”——做官的事情,“累”是连累,被做官连累了,那是很不自由的。
做官当然是不自由的,所以他说“幸此南夷谪”。柳宗元是被贬在永州,这个地方在唐朝时文化还不大十分开化。“南夷”,“夷”是蛮夷,荒蛮的不开化的地方;“谪”是个入声字,念zhè,是贬的意思。现在他说“幸此”,来到这样遥远的南方的蛮荒的地方,他反而觉得是很幸运的,但这不是他的真话。当苏东坡说我眼睛虽然花了,我心里有花开了时,苏东坡是真的这样想的,他自己真的有这样的修养,是真的达到这样的境界了。但是柳宗元不是,他是咬着牙说出来的。“久为簪组累”,我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因为他在永州是做州政府底下的一个属官,不用负担重要的政治责任的,所以他说“闲”,没有事情的时候,他就“依农圃邻”,“农”是种庄稼的,“圃”是种菜的,他说我就靠近那农田菜圃跟他们结成邻居了。他说我也在永州游山玩水,我们上次提到的他在永州写过八篇游记,是唐宋古文之中很有名的,叫做《永州八记》,虽说外表上都是写山水的美丽,但其实都写得非常悲哀。“偶似山林客”,我偶然也像山林隐居的人那样去游山玩水,可是你要结合他的书信来看,从中你知道他游山玩水就跟囚犯出来放风一样。
▲
戴进《春耕图》(局部)
绢本浅设色,明,61 cm × 37 cm
现藏于浙江省博物馆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他说早晨的时候我也和这些农夫一起去耕田,“翻露草”,种地的时候都是要翻土的,先要把土翻了才能撒种子。而地上都长着草,草上都有露水,要把带着露草的土翻过来,有的时候我夜里边游山玩水就坐着船。“榜”就是一种划船的工具,是划船的一种桨,他说我拿着桨来划船,“响溪石”,在充满了山石之间的流水上,这个船漂走过去,就听到那哗啦哗啦的水响。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表面上是写他游山玩水的逍遥自在,他说我来往都不会遇到闲杂的人,逍遥自在。有人就会说,你是跟人家在一起还是一个人在一起,怎么样快乐?有人说我以前喜欢和别人一起去看电影的,现在更喜欢自己一个人去看电影,可以集中精力,体会得更深,所以你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层次,各种不同的境界。
在他这里,表面上是好的意思。像白居易说的,你看见别人都买牡丹花了你也要买,人家有钱爱买多少买多少,你没有钱你就不买,你说别人都奇怪我怎么没有花呀,这就是“为人”。一个人不管你读书还是做什么,都要“求诸己”而不要“求诸人”。你内心之中有一种真正的自我充实的感觉,你不要用外在的东西来填充你,不是说你买了花你自己就真的充实了,也不是说你得到某一个官位你就充实了,你买到一个有钱的珍宝你就充实了,不是的。充实与不充实,都在你自己。所以你如果真是自我充实了,就是韩退之说的,是“足乎己无待于外”。
韩退之不是写古文吗?韩愈写过一篇文章是专门讲道的,叫做《原道》。“原”,是推究他的根源。中国常常说“道”,孔子也说“道”——“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老子也说“道”——“道可道,非常道”(《老子》),“天下有道”(《老子》),那“道”究竟是什么呢?
所以韩愈就说了:“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原道》)就是说你心里面有博爱的心,关怀外在的人世,有广泛的同情心,“博爱之心”,就是仁的心。“行而宜之”,你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是适当的,都是合理的,“行而宜之”就叫做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你有仁的心,你做的事情有义的表现,你就按照这条路走下去,那么这就是道。你走这条道路的结果,就是内心果然感到一种充实了。“足乎己”,内心真的有一种爱,“无待于外”,你不再盲目地追求外在的满足了,不是买几朵牡丹花,不是说追求官吏禄位,不是说得到什么珍奇宝物,那就叫“德”。这是韩退之对于中国所说的仁义道德的一个最简单的解释。
总而言之,你是不是“足乎己”,如果你果然是“足乎己”了,那“来往不逢人”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和外界没有什么关系,因为你根本不需要外在的一些个赞美和影响,所以你有一种自得,于是“长歌楚天碧”,你就可以放声歌诵了。
孔子说“君子不忧”,你如果真正是一个君子,你就不会负担这么多忧伤和烦恼。为什么呢?孟子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孟子·尽心上》),孔子的“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都是这个道理。不用管你外在的遭遇是什么,有多么的不幸,只要你平生没有做过对不起天地跟人的事,我仰起头来无愧于上天,我低下头来不愧于所有的人,我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天地良心的事情,“内省不疚”,我向内反省我自己,我没有“疚”,“疚”就是罪恶的感觉,我有什么可以忧伤,可以值得畏惧的?孔子还说过:“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因为君子的内心是平坦的,你自己按照你应做的道理去做。
至于对那些无可挽回的事情,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论语·为政》),“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我不是说我知命以后,反正都有命,我什么都不用干好了,我如果不该饿死的话,我什么都不干也饿不死。不是这个意思。所谓知命者,是有些事情的发生是你无可奈何的,是你尽了最大的力量也无可挽回的,你知道有这样的事情。或者给你这样的打击,你知道这是你无可挽回的,但并不是说你就不做了,不是,是“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就是知道这些事情是无可挽回的,可是我应该要做的事情我还是要做的,就算最后落得个失败我也要做下去,而且我无忧无惧地做下去,“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乾卦》)。有这样自得的精神不是坏事。
▲
米友仁 (传)《楚山秋霁图》(局部)
纸本水墨,南宋,23cm × 231.9cm
现藏于美国弗利尔美术馆
柳宗元说“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尤其是在湖南,那是江南的地方。有人问我,说什么叫做“沧浪”?沧浪是江水碧蓝的颜色,本来是指这样的水,凡是很清澈的江水都可以说是沧浪的水,有人说沧浪就是在楚的地方,沧浪可以特指一条水,是楚的地方的一条水,也可以泛指,凡是那清澈碧蓝的水都是沧浪的水。
本来楚地不但是水沧浪,水是好的,天还是青的,所以大家常常说楚天,辛弃疾的词说“楚天千里清秋”(《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你们知道南方的天空跟北方的天空不一样吗?大家坐火车到中国去旅行,发现南方的山跟北方的山不一样,北方都是黄土山,光秃秃的,南方青山绿水,山水不一样,天也是不一样的。我小的时候在北京,说今天下黄土,真的下黄土,不是下雨下雪,刮一阵风,地上马上起一层黄土,天都是黄的。
所以杜甫写中国的北方,他说:“陇草萧萧白,洮云片片黄。”(《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適、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陇上的草,冬天都是惨白的颜色,温哥华的草经过冬天都不白,都是绿的;在中国的西北洮河的上面,云彩他不说白云,而是黄云,因为里面都是黄沙。所以楚天,南方的天,没有这些air pollution,也没有这些黄沙,是这么宽阔的碧蓝的天空。
但是虽然天是很美的,但同时也是让人感觉到寂寞的。所以周邦彦有一首小词《浣溪沙》里说:“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涯”字在这里押韵念yí,楼上的晴天是“碧四垂”的,上面是一望无际的天空,而楼底下呢?楼前的芳草是“接天涯”的,底下是一碧无际的芳草,可是就是在这上面的无尽碧天和下面的无穷芳草之间,这个人才孤立地突出来,才显出登楼的人在两者之间的那种寂寞。
所以说,柳宗元“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之中,表面上是表现了一种自得,好像是说我虽然是在寂寞地生活,我是“幸此南夷谪”,我觉得这里很好,很美,天这么开阔,可是其实他的反面是,他不是真正地开脱,把烦恼排遣掉了。柳宗元所有的诗都是有一种反面的哀伤在里面,所以“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是在写他自己的寂寞。
本文原载于《叶嘉莹说中晚唐诗》,中华书局。
- End -
(图文如需转载请与公众号后台联系)
往期推荐